丰宁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2|回复: 0

“我是二本生,投800份简历找不到工作”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6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22-5-9 14: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黄灯在书里的话讲,这些二本学生的去向,在严酷的择业竞争中,确实有着触目可及的天花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按批次录取的规则模式在2014年发生了扭转。当年,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要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目前,有27个省市已经取消了本科第三批次。此外,已有10个省市合并本科一批、二批。也就是说跟三本一样,二本在将来可能也会成为历史。
我们找了几位“二本生”,他们聊了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困惑。他们无法代表所有二本生,但他们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为了拥有光明的前途还一直在努力。

一个二本生在北京找工作会面临什么?26岁的张晓明觉得自己能聊聊这个问题。
张晓明大学学的计算机,毕业后他在老家找了份工作。这份工作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工资不错,一个月6000,在一个十八线小城来说已是难得,而且离家近,通勤时间走路5分钟;缺点是公司不交五险一金,以及单休。干了一年,张晓明就厌倦了这份工作,辞职后他决定离开家乡,去大城市闯一闯。
“北京是互联网的中心,工作机会多”,2018年年底,怀着这样的希望,张晓明来了北京。
05.png
然而,想象有多么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躺在短租的小房间里,张晓明每天都在刷招聘软件,北京的公司真的多,一屏屏刷不到底,但就是没有属于他的那一个。
一个月里,张晓明投递了200份简历出去,然而联系他去面试的只有两家,一家在望京的共享办公区租了五个工位,另一家是个做农业的家族企业想要搞人工智能孵化鸡蛋,当时这个项目的员工数还是零。
总之主动找他的都是“奇怪”的公司。他去面了那家在共享办公上班的公司,一见面HR拿着他那张单薄的简历,发出了三连问:“你这个学校是本科吗?是统招全日制吧?学信网可查吧?” 张晓明一一肯定,没聊两句,HR告诉他回家等消息,然后就没再接到消息。
张晓明要求不高,只希望自己能进一家交五险一金,员工数在50人以上的正规公司。
张晓明不会知道两年半后,2021年的夏天他会拒绝了字节、滴滴和阿里的面试邀约。
04.png
这是后话了,到了2019年3月,张晓明已经在北京待了四个月,投递简历已经超过了800份,这个从小没有离开过南方的年轻人人熬过了出生二十多年来最冷的冬天,等到了春天。但他还是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除了时间成本,钱也在一点点花完。每个月2800的房租,动辄20元以上一餐的外卖。日复一日的等待里,张晓明整个人也随着自己的钱包一起瘪了下去,那时,他产生了离开的念头。
“很绝望。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跟班里同学说过,毕业好好找工作我们都能年薪10万,当时我班同学没一个人相信我,都觉得我是吹牛,大家觉得你一个二本的,怎么那么狂呢?”
张晓明的大学位于江西省,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大学期间,张晓明就发现自己跟身边的同学不太一样。很多同学都在忙着谈恋爱、通宵打游戏,而张晓明总是自己一个人,他最大的爱好是买书、读书,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他把大半都花在了书上。在课堂上他也常常一个人承担起小组的课题作业,“因为其他同学什么都不会”。
02.png
现在,张晓明想,或许自己真的过于自信了,一个二本生在满是名校生的北京,是很难被人看到的。
在放弃边缘,在深圳工作的初中同学刚好联系了他。老同学也在当码农,他看了张晓明的简历,告诉他简历写得太简单了,先改改,看看面经背背题,再试试。
张晓明听进去了,在左思右想下他跟母亲打了个电话,问她借了1万元。他说,如果这1万花完,他还没找到工作他就回家,再也不出来了。

像刘平这样工作两年的大学生,在该家电厂的底薪为3500元,算上一个月几十个小时的加班费,刘平每个月到手五千多。
代价是,刘平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在这家厂待了两年多,刘平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被完全锁在了厂区里。对于刘平这样的“管理岗”,厂里实行的是大小周,这也几乎是所有制造业的现状。
“说是大小周,实际上是几乎都是单休,我已经想不起上次双休是什么时候了。” 厂里安排了住宿,以便随时能加班。
刘平还发现,在厂里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很难在升职和收入上超过那些985、211和一本生。“几乎所有福利都与学历挂钩”,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工资、人才补助、申请人才公寓等。比如刘平的同事毕业于一所985高校,他的人才补助是每月一千元,而二本的刘平是一年两千出头。

这也容易理解。近几年来制造业陷入招人困境,工人不好招,管理层同样吸引力平平,年轻人不愿去工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制造业又都到了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分层次实行的人才补助也不过是企业希望能激励更多高端人才投身制造业。
同工同酬当然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不是一个真空世界。面对复杂的人才供需和社会背景,按学历高低分层次激励员工,这也是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
而刘平也能感觉出上级对好学校的人更重视,“同一个东西我俩都不会,领导就天然觉得学校好的人会学得更快。”
虽然刘平发现,工作的能力跟学历并不必然相关,与他同批的应届生里,寥寥几个985的学生进入工厂与他一样都是从零学起,论工作成果,也并未有什么差距。即使如此,刘平也接受了这种在待遇和福利上的参差,他觉得这也是应该的,“毕竟人家学校好”。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不知道是自己敏感还是什么,张晓明总能感觉到同事对他“低看一眼”。比如大家一起写个什么,“如果我卡住了,别人就会觉得‘这个你都不会’,好像我智商有问题,难怪只能考上二本;而如果北航的同事也不会,大家就会觉得‘不会也正常,给你时间熟悉下就好了’。”
也有同事以老大哥的心理劝张晓明,“还是得考个985的研究生,这样你以后才能进大厂。”老大哥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从一所普通一本毕业,后来读了北大的在职研究生,他告诉张晓明自己就是靠着这个才进入了这家初创企业。
张晓明还是愿意相信技术才是硬道理。他几乎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看代码,做一些日常的个人项目,他还养成了英文检索的习惯,“因为那样会看到更多前沿的技术趋势”。
而这家初创公司在一年后,由于经营问题,在日活频频下跌的现实下,老板迫于投资人的压力,开始了裁员。第二波裁员裁到了张晓明头上。
“这家公司技术很好,审美也很好,我学到了很多。所以我觉得很可惜,一群这么聪明的人没有把APP做起来,我觉得很大程度是太坚持小众、太自我欣赏,可能这也是精英的局限吧。”张晓明说。
03.png
在B厂一年后,2021年夏天张晓明主动离职。“其实我是有B厂情结的,上大学那会儿很向往B厂,但是真的进去后发现和想象不一样。”张晓明说,他所在的边缘部门非常“内卷”,需求多到每天加班到11点都做不完,大家的气色都不太好,而带他的mentor(导师)则在他刚入职,还没熟悉代码那会儿就疯狂给他派活,“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个纯粹的工具人”。

离职后,张晓明决定不再迷恋大厂情结,就像剔除二本带来的自卑感一样,他要之后的每一步不靠标签,靠实力。这也是那个夏天他为何拒绝了字节跳动、阿里、滴滴的面试邀约的原因,其中字节已经过了一面。
字节的HR在电话里一时没缓过来,回了一句:“我们可是字节跳动。”她希望这句话能浇醒这个无知的年轻人。而另一家大厂的 HR则苦口婆心劝他:“人要往上走,xx现在招人急不卡学历,其他大厂不这样的,你学校不好,错过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实际能力和经验到了之后,张晓明知道HR的话并不完全属实。不过他想清楚了,“不冲着名去,如果部门和做的事不感兴趣就果断拒绝比较好。”
很幸运,他找到了。新工作薪资有一定涨幅,工作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方向,不加班,包三餐,以及同事之间从不把时间花在讨论你毕业于哪里。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晓明、刘平为化名)


0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丰宁在线 ( 冀ICP备20008016号-1 )

GMT+8, 2025-5-13 06:47 , Processed in 0.200376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