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自1956年起步,到如今开创全新的“空间站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已走过60多年发展历程。在中国航天人对“星辰大海”的不懈探索中,河北力量始终不曾缺席。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今天(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航天背后的河北力量。 蔡旭哲:茫茫太空留下河北人漫步的身影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腾空而起、飞赴苍穹。三位航天员中的蔡旭哲,首次远征太空。盛产蜜桃的河北深州,是蔡旭哲的家乡,蔡旭哲是河北省首位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 从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12月4日返回地球,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太空“出差”半年。其间,蔡旭哲经历了配合乘组第一次出舱,个人首次出舱,太空种菜,“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进入梦天实验舱,神十四、神十五乘组“太空会师”…… 今年3月,蔡旭哲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颁“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李英贤:挑战航空谜题的河北学者 当航天员最大的风险,竟然是骨丢失。在长期太空飞行中,失重导致的骨丢失对人体健康因素的影响位于各种风险因素之首。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历次长期空间飞行任务中,失重性骨丢失问题在物理、药物及营养等手段的干预下,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016年,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李英贤带领团队,破解了“失重性骨丢失”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破骨细胞通过一种外泌体将受重力影响的小核酸分子(microRNA-214)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维持骨组织代谢平衡的一种全新调控机制。 李英贤是河北景县人,她说自己之所以踏进航天医学这一研究领域,得归功于她那热爱哲学的父亲,是父亲给她种下了一颗自然科学的种子。 于洋:一颗小行星以这位沧州80后的名字命名 国际编号为42175号的小行星以河北人于洋的名字命名,永久性正式命名为“Yuyang”。于洋1986年出生于河北沧州,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42175号“Yuyang”小行星,于2001年2月1日被发现,是一颗主带小行星,轨道半长轴为3.2天文单位。2021年6月,于洋因在不规则小天体轨道动力学和小天体演化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命名表彰。 来源:河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