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亡周兴。西周初年,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辅政,为政权稳定、江山永固,营建东都。中国自古就有“以中为尊”的传统,天下之中,百物阜安,“居天下之中”成为立都安邦的神圣向往。《周礼·大司徒》中对“天地之中”的阐释为:“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天下之中”如何确定?依据《周礼》,立表测影。《周礼》中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的记载,意思是在夏至正午,测得八尺表的影长刚好是一尺五寸的地方,便是地中。周公认为,八方之土,周洛为中,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即为“天下之中”,选择阳城附近建都邑以治天下,是为正统。
于是,周公就在阳城修筑测景台,立圭表,测日影,定地中,验四时,为迁都洛邑获得天文数据的支撑。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记述了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作为天下中心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明“测景台”诗曰∶“天地之中,土圭可测;阳城之地,表景斯得。”周公测景当时用的是土圭木表,一千多年过去,“颖川郡阳城县,是周公度景之处,古迹犹存。”(《周礼义疏》)公元723年,唐朝太史丞南宫说以石圭石表替代土圭木表,依据古法规制,复建周公测景台(古汉语中“景”通“影”)。测景台通高3.91米,圭表各高1.95米。石圭背后刻有对联:“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每年夏至正午,石表正好投影在石圭顶面北部边沿,影长一尺五寸,而地上无影,正合《周礼》“地中”之数,测景台因之又称“无影台”。
|